綠遍山原白滿川,子規聲里雨如煙。7月以來,一個個美麗鄉村成為了熱門“打卡地”,人們走進綠水青山,體驗民俗風情,感受鄉土文化,享受無憂無慮的美好夏日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統籌推進,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得到充分培育發展,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展,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,農民致富渠道穩步拓寬,一幅幅產業興旺、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徐徐鋪開。
“新媒體+”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。當前,以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為主要方向的產業變革持續推進,數字經濟憑借高創新性、強滲透性、廣覆蓋性等特點,推動生產、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,直播帶貨、即時零售等新商業模式受到消費者青睞。為了使鄉村的好生態、好產品走出大山,就需要緊跟經濟脈搏,積極求新求變,充分發揮“新媒體+”宣傳和銷售功能作用,邀請各平臺主播開設助農專場,加大特色農產品直播力度,有效提升知名度,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高質量農產品。要充分發揮頂流主播、網絡大V的技術和理念優勢,通過開設培訓班的方式,為村民普及新媒體知識技能,培育出更多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本土主播,創響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,助力鄉村振興邁向新臺階。
文旅融合注入鄉村振興新活力。移動互聯網時代,流量成為各類線下線上事物、人物熱度的量化評價指數,擁有影響人的情感和行為的強大能量,讓偏遠地區的村莊和村民也有了更多機會成為注意力的焦點。貴州“村超”鄉村足球聯賽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火熱進行,純粹的足球快樂,精彩的民族文化展示,好吃的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,帶動了當地土特產的銷售,促進了旅游產業發展。通過深度融合發展民族民俗文化和旅游產業,將當地獨有的文化內容、文化符號、文化故事融入景區景點,把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旅游的線路設計,形成特色展會、研學采摘、田園養生等一系列服務品質高、文化體驗好的文旅產品,更好滿足消費升級帶來的新需求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。
交通先行打造鄉村振興新坦途。經濟要發展,交通須先行。襄陽市積極探索“農村公路+文化旅游+特色經濟+美麗鄉村+物流電商”模式,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,五年多來,新建改建提質升級農村公路1.4萬公里,建成美麗農村路5000公里,形成外暢內達、安全便捷的農村公里網絡,實現修建一條公路、串聯一路風景、帶動一片產業的目標。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數十年來一直開行公益性“慢火車”,方便大涼山村民出行,農產品外銷,被稱為“希望之車”。產業因路而行、旅游因路而活、物流因路而暢,全面完善鄉村交通建設,需要長期堅持、久久為功,推動各地鄉村形成網狀通達、暢通便捷的交通網格格局,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交通運輸支撐和保障。
鄉村興則國家興,鄉村強則國家強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重道遠,要深入貫徹執行黨的農村路線方針政策,以農民增收為落腳點,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,開發農業多種功能,挖掘鄉村多元價值,提高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,切實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,為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(張文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