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形瓷盤是遼瓷獨特器型
遼瓷工坊是李海剛兄弟的制瓷基地
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大良溝村的遼瓷工坊里,李海剛手捧一枚白瓷盤,兩指輕彈,瓷盤發出悅耳清脆之響。他手中的瓷盤胎薄如紙,顏色溫潤,輕盈剔透。李海剛告訴記者,遼白瓷具有“薄如紙、色如玉,敲之有鐘磬之音”的特點。它既有瓷的質感,又有玉的溫潤,雖白卻含蘊青黃,靜逸靈動。李海剛手里的這個白瓷盤,頗有遼瓷韻味,是他通過20多年的經驗制作出的藝術精品。
李海剛兄弟制作的瓷器
遼瓷工坊二樓的創作室里,擺滿了李海剛設計燒制的遼瓷——方形磁盤、雞冠壺、注壺等,各個制作精美、風格獨特。這里是李海立、李海剛兄弟倆制作瓷器的基地,李海立和李海剛是大良溝村人,也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手藝人。李海剛大學學習工藝美術,對家鄉的傳統文化藝術十分著迷。古樸典雅的遼瓷,更是深深吸引著他。
20多年前,李海剛就和哥哥一起嘗試恢復遼瓷制作技藝。多年的錘煉,讓他們的手藝爐火純青。建成工坊之后,他們還招聘了當地幾名村民,培訓她們制作瓷器,兄弟倆的心愿是讓家鄉的遼瓷再現藝術光芒。如今,工坊已經能夠生產成熟的遼瓷工藝品。
制瓷工具
在模具中灌漿
晾曬模具
工人在修整半成品
巴林左旗的制瓷歷史可以追溯千年,這里是遼上京遺址所在地,遼代燒造瓷器的窯址就有上京窯、南山窯和白音戈勒窯三處。遼瓷承襲唐代陶瓷工藝,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,其器物造型風格獨特,如鳳首瓶、長頸瓶、雞腿壇和雞冠壺等,都是中原地區所罕見,是當時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凝聚和縮影。
正在拉坯的李海立
李海剛在素坯上雕刻
瓷器,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美學追求。一件件溫婉優雅的瓷器,陪伴過人們的生活,隨著滄海桑田的時代變遷,化為傳承千年的文化符號。李海剛兄弟想將家鄉傳統的制瓷技術置于新的歷史時期,做出改變和創新,給傳統技藝注入活力,繼續綻放光芒。文·攝影/草原全媒·正北方網首席記者 查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