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2日,內蒙古博物院大廳內人頭攢動,“我們的節日——端午節‘粽’情內博”活動正在進行,伴隨著悠揚的琵琶古韻,一幅端午風情民俗畫卷在全國各地的游客面前徐徐展開。
當日,北方新報小記者們也受邀來到了現場,長桌上,粽葉、黃米、紅棗、清水、涼糕有序擺放,五顏六色的原料引發了孩子們極大興趣,一個個引頸觀看,期待不已。
講解員演示包粽子的手法
9時30分,現場座無虛席,活動開始。講解員微笑可掬,為游客們講解了端午的起源:“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,端午是‘飛龍在天’吉祥日,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?!敝v解員告訴現場游客,端午食粽是節日傳統習俗,南北粽料雖各不相同,但凝結在粽子中的愛國情懷一直是永恒主題,陰山腳下土默川平原的人民在端午節尤愛黃米涼糕,一份由糯米和黃米做成的冰涼涼糕,為酷熱的夏日帶來一絲清涼。
講解員邀請小朋友參與知識問答
現場,講解員不斷邀請小朋友參與知識問答環節,小記者們踴躍舉手,大膽發言,回答正確者可獲得一份精美小禮品。隨后,講解員現場演示包粽子,并邀請游客們品嘗食堂制作的“內博涼糕”,游客們也可以上場親手體驗包粽子,此時現場氣氛達到高潮。
小記者們踴躍參加
媽媽們手把手教孩子包粽子
包的粽子有模有樣
包得好認真
我們的“戰利品”
身著漢服的小記者們爭相上手,將兩片粽葉裹成斗狀,隨后將江米一層層塞進去,最后再點綴一顆紅棗,合上粽葉,緊緊扎好。有的小記者包了一顆又一顆粽子,才戀戀不舍離開現場。
現場還準備了涼糕供大家品嘗
“第一次參加這么有文化內涵的端午活動,不僅培養了孩子動手能力,還讓孩子學到了很多傳統民俗,大人一起參加也樂在其中?!奔议L李女士告訴記者,孩子對此次活動贊不絕口,回家路上都在探討今天學到的歷史知識,希望類似活動多多舉辦,為孩子們提供增廣見聞、博物致知的平臺。文·攝影/草原全媒·正北方網記者 郝儒冰